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浮選兩相泡沫排液過程及其動力學
來源:徐夢迪 瀏覽 999 次 發布時間:2021-10-20
泡沫穩定機制對浮選過程強化具有重要理論與實際意義,論文以浮選兩相泡沫為對象,系統開展泡沫排液過程及其動力學研究。從宏觀泡沫性質出發,研究了典型鹽離子(Na Cl)及表面活性劑(甲基異丁基甲醇,MIBC;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銨,DTAB)對泡沫穩定性的影響,并選取泡沫中的“氣泡對”基本單元,研究氣泡的兼并行為;通過微納尺度下氣泡間液膜排液動力學和氣泡間相互作用力的動態演化研究,揭示了鹽離子及表面活性劑體系下的兩相泡沫穩定機理,為浮選泡沫穩定性提供新的認識。
借助復合泡沫掃描儀(Foamscan)進行Na Cl、MIBC、SDS及DTAB體系下宏觀泡沫生長衰變動力學研究,研究表明Na Cl、MIBC、SDS及DTAB均可以增加泡沫穩定性,泡沫層體積及半衰期均增加,表面活性劑穩泡能力明顯大于Na Cl,且呈現出SDSDTABMIBC的規律;氣液界面的水化能力增強導致泡沫液體含量和宏觀排液速率增加,宏觀排液速率與泡沫液體含量呈正相關;Na Cl和表面活性劑能夠通過抑制氣泡兼并來減小氣泡尺寸。分別研究了Na Cl和表面活性劑對溶液表面張力的影響,發現溶液表面張力隨Na Cl的加入略微增加,而隨表面活性劑的加入顯著降低,表面活性劑降低溶液表面張力的能力按SDS、DTAB、MIBC順序遞減。Na Cl的穩泡機理可能來源于鈉離子在氣液表面的特性離子吸附效應,而表面活性劑的穩泡作用主要是由體系表面張力降低造成。
通過氣泡動態兼并可視化系統研究了氣泡微觀兼并過程,并重點考察了兼并時間變化。研究發現去離子水中氣泡在接觸后快速發生兼并,兼并時間隨氣泡接近速度的增大而減小;隨著Na Cl、MIBC、SDS及DTAB的加入,氣泡兼并時間隨濃度增加而增加,當SDS及DTAB濃度為10~(-5)及10~(-3)mol/L時,氣泡不再發生兼并。采用動態液膜分析儀(DFA)進行微觀液膜排液動力學研究。首先通過薄膜顯微干涉技術記錄液膜排液過程中的干涉條紋序列完成了液膜時空演化云圖重構,具體表現為:去離子水中液膜快速薄化,在0.92 s時刻發生破裂,臨界破裂厚度為25.46 nm,Na Cl和表面活性劑的加入能夠減緩液膜排液,提高液膜穩定性。
氣泡大小和接近速度對穩態液膜排液過程影響研究表明,隨著氣泡尺寸增加,體系Laplace驅動力減小,液膜排液速率降低,平衡膜厚度增加;隨著氣泡接近速度增加,因流體阻力作用的氣液界面發生“淺凹”形變,速度對最終平衡膜厚度的影響不大。采用Stokes-Reynolds-Young-Laplace(SRYL)方程對排液動力學數據進行積分求解獲得了氣泡間曲率壓力及分離壓力變化。去離子水中,在遠程范圍內(250 nm)氣泡的曲率壓力是液膜排液的主要驅動力,當液膜厚度減小至250 nm時,體系開始出現吸引性分離壓力作用,液膜在此吸引力的作用下快速薄化破裂。結合擴展DLVO理論發現此引力主要來源于氣泡間的疏水力作用,疏水力是誘發去離子水中氣泡間液膜薄化破裂的根本原因。
Na Cl和表面活性劑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穩泡效應均是通過抑制氣泡間疏水引力實現,對疏水力的抑制能力由大到小依次為:SDSDTABMIBCNa Cl。為驗證前文Na Cl和表面活性劑基于抑制疏水力的共性穩泡機制,采用原子力顯微鏡(AFM)氣泡探針技術對穩態液膜氣泡間相互作用力進行了直接測試,借助SRYL模型對試驗測試值進行理論擬合,分析穩態液膜氣泡間分離壓力組分及其動態演化。結果表明,10~(-5)mol/L SDS溶液中氣泡間相互作用力始終表現為斥力作用;當氣泡表面電勢為-105 m V,溶液德拜長度為75 nm時,經典DLVO理論可以很好地擬合試驗數據,SDS實現了氣泡間疏水引力的有效屏蔽。
此外,氣泡間排斥力隨著接近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通過增加AFM Setpoint(外部壓力)仍無法有效觸發液膜破裂,氣泡間液膜具有很強的能力抵抗外力干擾,液膜云圖求解發現氣泡可以通過變形(即液膜沿徑向擴張)來抵抗外力,平坦膜區域隨外力的增加逐漸增加。基于疏水力抑制的兩相泡沫穩定性機制將為浮選泡沫穩定性調控提供借鑒。